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智能电网或将进入全面建设时期

来源: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5-2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中国资源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姚强 等 著 科学出版社出版 本书对中国资源、能源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若干重要问题展开分析与研究。其中,新能源技术篇系统分析了中国光伏产业、分

《中国资源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姚强 等 著 科学出版社出版 本书对中国资源、能源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若干重要问题展开分析与研究。其中,新能源技术篇系统分析了中国光伏产业、分布式电源与电动汽车发展现状等问题,对中国光伏业的国际智力回流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的智能电网发展规划,中国的智能电网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09-2010年,规划试点阶段。在这一阶段重点开展智能电网发展规划工作,制定技术和管理标准,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和设备研制,开展各环节的试点工作标准制定和相应规划制定。 第二阶段是2011-2015年,大规模示范推广阶段。在这一阶段要总结试点经验,提出智能电网建设标准,逐步推广智能电网建设。 第三阶段是2015-2020年,全面建设时期。在这一阶段,要建成发、输(配)、用互动式交易、运行平台,为发电厂、用户提供在线订制服务。 2013年和2014年是中国智能电网全面建设的重要年份,发展战略与产业规划进一步优化,监管法规与政策进一步完善,技术标准与关键设备研究取得进步,试点工程项目进展顺利。在智能电表推广与用户信息采集、智能电网支撑智慧城市发展、智能电网综合建设工程等方面高效推进,在“发-输-变-配-用-储”六个方面都取得了较大发展。 智能电网技术研究在发电领域取得发展 根据国家能源局2015年1月16日发布的2014年全社会用电量等数据显示,2014年,全社会用电量5523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8%。2014年,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为4286小时,同比减少235小时。其中,水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3653小时,同比增加293小时;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4706小时,同比减少314小时,并网风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1905小时,同比减少120小时。截至2014年年底,中国火电、水电、核电、风电、光伏五种主要发电形式的全口径发电设备容量分别达到了91569万千瓦、30183万千瓦、1988万千瓦、9581万千瓦、2652万千瓦。 2013年,国务院出台“国发24号文”等多个政策文件,从上网电价、补贴资金、并网管理等多个层面破解国内应用市场发展的瓶颈,力促国内市场的规模化启动。为赶在2013年年底并网以获得1元/瓦的电价,掀起了新一轮大型光伏电站建设高潮。2014年全国新增光伏发电并网容量1060万千瓦,其中,新增光伏电站并网容量855万千瓦,新增分布式光伏并网容量205万千瓦;全国光伏年发电量约25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超过200%。国家电网公司经营范围内新增光伏发电装机1012万千瓦,其中光伏电站829万千瓦,分布式183万千瓦;南方电网公司经营范围内新增光伏发电装机48万千瓦,其中光伏电站26万千瓦,分布式22万千瓦。截至2014年年底,甘肃、青海和新疆累计光伏电站并网容量最多,分别达到517万千瓦、413万千瓦和356万千瓦;江苏、浙江和广东累计分布式并网容量最多,分别达到85万千瓦、70万千瓦和50万千瓦。国家高度重视分布式发电发展,在“十二五”末所规划的35吉瓦容量中,有20吉瓦为分布式发电。而在2014年光伏建设12吉瓦的指导目标中,有8吉瓦为分布式发电。 2014年12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区建设的通知》,进一步促进了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发展。对分布式发电的重视可以说是2013年和2014年在中国智能电网建设中发展思路变化最大的一个方面,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从过去侧重于集中式大规模利用转向小规模分布式利用,将对未来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和利用产生深远的影响。 智能电网领域技术研究在发电领域也取得了不少发展,如在大容量风光储联合发电方面,基于就地风光资源及电网需求,研究了风光储联合发电互补机制及系统集成方案,建立了大规模并网风光储联合发电及处理互补理论模型和设计导则,确定了示范工程的风光储配比容量为10∶4∶2的技术方案;采用统一通信协议,突破不同厂家设备信息交互瓶颈,构建统一通信信息平台,开发风光储联合发电监控系统;提出储能电站集中控制与单元模块就地调控相互耦合的分层实施控制架构,实施大规模电池储能电站化系统集成。在大型风电并网运行与试验检测关键技术及应用方面,提出了具有普适性的风电功率预测方法,研发了国际先进水平的风电优化调度计划,建立了多时间尺度风电并网仿真平台,同时提出了风电机组电网适应性试验方法,研制了电网运行模拟装置和新型低电压穿越测试装置。 坚强的智能输电网是中国智能电网的重要基础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2015年召开的工作会议公布的数据,2014年国家电网公司的电网投资资金达到3385亿元,110(66)千伏及以上线路开工5万千米,投产5.2万千米;变电(换流)容量开工3.2亿千伏安(千瓦),投产2.8亿千伏安(千瓦)。与2013年相比,线路与站点开工数量基本持平,而投产数量则略有上升。2015年,国家电网公司计划投资4202亿元建设电网,同比增幅达24%。2015年,国家电网计划开工110(66)千伏及以上交流线路6.4万千米、变电容量3.5亿千伏安,直流线路1.3万千米、换流容量1.4亿千瓦;投产110(66)千伏及以上交流线路4.6万千米、变电容量2.4亿千伏安。建成库车-喀什输电线路等重点工程,确保西北750千伏主网架进一步完善。 2014年,中国特高压进入全面提速、大规模建设阶段,国家电网区域特高压跨区跨省输送电量136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8% ,大批特高压交直流线路进入建设、验收、投产阶段,特高压线路的建设,通过大规模、高效率、低成本地远距离输电,有效地解决了中国能源分布不均,风电、水电等清洁能源送出困难等问题,为各类大型能源基地和新能源大规模发展提供了保证。随着浙北-福州特高压交流、溪洛渡-浙西、哈密南-郑州特高压直流工程建成投运,中国已累计建成“三交四直”特高压工程。与此同时,淮南-南京-上海、锡林郭勒盟-山东特高压交流,宁东-浙江特高压直流工程开工建设。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统计数据,在运在建特高压线路、变电(换流)容量超过1.5万千米和1.5亿千伏安(千瓦),累计输电量超过2800亿千瓦时。示范工程的建设,推动了中国、国际高压交流输电技术的完善和发展,推动中国电工装备制造、输变电工程建设水平迈上了新台阶,对实现中国能源安全发展、高效发展、清洁发展,全面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创业成败: 关于挑战、机遇和创新》 [澳]安德鲁·格里菲思 著湖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 《读懂中国制造2025》 吴晓波 等 著 中信出版社 出版 《大数据经济》 谢文 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 《中国资源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姚强 等 著 科学出版社出版 本书对中国资源、能源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若干重要问题展开分析与研究。其中,新能源技术篇系统分析了中国光伏产业、分布式电源与电动汽车发展现状等问题,对中国光伏业的国际智力回流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的智能电网发展规划,中国的智能电网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09-2010年,规划试点阶段。在这一阶段重点开展智能电网发展规划工作,制定技术和管理标准,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和设备研制,开展各环节的试点工作标准制定和相应规划制定。 第二阶段是2011-2015年,大规模示范推广阶段。在这一阶段要总结试点经验,提出智能电网建设标准,逐步推广智能电网建设。 第三阶段是2015-2020年,全面建设时期。在这一阶段,要建成发、输(配)、用互动式交易、运行平台,为发电厂、用户提供在线订制服务。 2013年和2014年是中国智能电网全面建设的重要年份,发展战略与产业规划进一步优化,监管法规与政策进一步完善,技术标准与关键设备研究取得进步,试点工程项目进展顺利。在智能电表推广与用户信息采集、智能电网支撑智慧城市发展、智能电网综合建设工程等方面高效推进,在“发-输-变-配-用-储”六个方面都取得了较大发展。 智能电网技术研究在发电领域取得发展 根据国家能源局2015年1月16日发布的2014年全社会用电量等数据显示,2014年,全社会用电量5523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8%。2014年,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为4286小时,同比减少235小时。其中,水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3653小时,同比增加293小时;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4706小时,同比减少314小时,并网风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1905小时,同比减少120小时。截至2014年年底,中国火电、水电、核电、风电、光伏五种主要发电形式的全口径发电设备容量分别达到了91569万千瓦、30183万千瓦、1988万千瓦、9581万千瓦、2652万千瓦。 2013年,国务院出台“国发24号文”等多个政策文件,从上网电价、补贴资金、并网管理等多个层面破解国内应用市场发展的瓶颈,力促国内市场的规模化启动。为赶在2013年年底并网以获得1元/瓦的电价,掀起了新一轮大型光伏电站建设高潮。2014年全国新增光伏发电并网容量1060万千瓦,其中,新增光伏电站并网容量855万千瓦,新增分布式光伏并网容量205万千瓦;全国光伏年发电量约25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超过200%。国家电网公司经营范围内新增光伏发电装机1012万千瓦,其中光伏电站829万千瓦,分布式183万千瓦;南方电网公司经营范围内新增光伏发电装机48万千瓦,其中光伏电站26万千瓦,分布式22万千瓦。截至2014年年底,甘肃、青海和新疆累计光伏电站并网容量最多,分别达到517万千瓦、413万千瓦和356万千瓦;江苏、浙江和广东累计分布式并网容量最多,分别达到85万千瓦、70万千瓦和50万千瓦。国家高度重视分布式发电发展,在“十二五”末所规划的35吉瓦容量中,有20吉瓦为分布式发电。而在2014年光伏建设12吉瓦的指导目标中,有8吉瓦为分布式发电。 2014年12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区建设的通知》,进一步促进了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发展。对分布式发电的重视可以说是2013年和2014年在中国智能电网建设中发展思路变化最大的一个方面,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从过去侧重于集中式大规模利用转向小规模分布式利用,将对未来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和利用产生深远的影响。 智能电网领域技术研究在发电领域也取得了不少发展,如在大容量风光储联合发电方面,基于就地风光资源及电网需求,研究了风光储联合发电互补机制及系统集成方案,建立了大规模并网风光储联合发电及处理互补理论模型和设计导则,确定了示范工程的风光储配比容量为10∶4∶2的技术方案;采用统一通信协议,突破不同厂家设备信息交互瓶颈,构建统一通信信息平台,开发风光储联合发电监控系统;提出储能电站集中控制与单元模块就地调控相互耦合的分层实施控制架构,实施大规模电池储能电站化系统集成。在大型风电并网运行与试验检测关键技术及应用方面,提出了具有普适性的风电功率预测方法,研发了国际先进水平的风电优化调度计划,建立了多时间尺度风电并网仿真平台,同时提出了风电机组电网适应性试验方法,研制了电网运行模拟装置和新型低电压穿越测试装置。 坚强的智能输电网是中国智能电网的重要基础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2015年召开的工作会议公布的数据,2014年国家电网公司的电网投资资金达到3385亿元,110(66)千伏及以上线路开工5万千米,投产5.2万千米;变电(换流)容量开工3.2亿千伏安(千瓦),投产2.8亿千伏安(千瓦)。与2013年相比,线路与站点开工数量基本持平,而投产数量则略有上升。2015年,国家电网公司计划投资4202亿元建设电网,同比增幅达24%。2015年,国家电网计划开工110(66)千伏及以上交流线路6.4万千米、变电容量3.5亿千伏安,直流线路1.3万千米、换流容量1.4亿千瓦;投产110(66)千伏及以上交流线路4.6万千米、变电容量2.4亿千伏安。建成库车-喀什输电线路等重点工程,确保西北750千伏主网架进一步完善。 2014年,中国特高压进入全面提速、大规模建设阶段,国家电网区域特高压跨区跨省输送电量136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8% ,大批特高压交直流线路进入建设、验收、投产阶段,特高压线路的建设,通过大规模、高效率、低成本地远距离输电,有效地解决了中国能源分布不均,风电、水电等清洁能源送出困难等问题,为各类大型能源基地和新能源大规模发展提供了保证。随着浙北-福州特高压交流、溪洛渡-浙西、哈密南-郑州特高压直流工程建成投运,中国已累计建成“三交四直”特高压工程。与此同时,淮南-南京-上海、锡林郭勒盟-山东特高压交流,宁东-浙江特高压直流工程开工建设。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统计数据,在运在建特高压线路、变电(换流)容量超过1.5万千米和1.5亿千伏安(千瓦),累计输电量超过2800亿千瓦时。示范工程的建设,推动了中国、国际高压交流输电技术的完善和发展,推动中国电工装备制造、输变电工程建设水平迈上了新台阶,对实现中国能源安全发展、高效发展、清洁发展,全面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创业成败: 关于挑战、机遇和创新》 [澳]安德鲁·格里菲思 著湖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 《读懂中国制造2025》 吴晓波 等 著 中信出版社 出版 《大数据经济》 谢文 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

文章来源:《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网址: http://www.zgzyzhly.cn/qikandaodu/2020/0529/337.html

上一篇:视野
下一篇:新常态下创新财政收入监管的几点建议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投稿 |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编辑部|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版面费 |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论文发表 |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