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视纪录片娱乐化的受众接受电视纪录片娱乐化是指借鉴故事片等其他叙事艺术的手法和技巧,用讲故事的方式,综合利用各种电视手段,生动活泼地把纪录片呈现给受众①。波兹曼曾说:“娱乐是电视上所有话语的超意识形态。不管是什么内容,也不管采取什么视角,电视上的一切都是为了给我们提供娱乐”②。对于电视纪录片而言,娱乐化已经成为一面鲜明的旗帜。1985年,探索频道在美国开播。随后几年中,它迅速向世界各地扩张,成为世界上发展最迅速的纪录片频道之一,其节目也被公认为世界上最优秀的纪实娱乐节目。与此相照应,我国的电视纪录片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了栏目化的探索。在随后的近二十年中,虽然历经曲折,但仍有一批纪实性栏目存活下来,并表现出逐步发展壮大之势。特别是近几年来,中央电视台的《探索·发现》、《见证》、《走遍中国》,北京电视台的《纪录》,江苏电视台的《江南》等栏目,都受到观众的普遍欢迎。在这些栏目中,娱乐化已经成为了其共同的美学追求与吸引观众的重要手段④。在此创作理念的基础上,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作品,如《最后的山神》、《舟舟的世界》、《沙与海》、《龙脊》、《幼儿园》、《清宫密档》、《故宫》等等。英国的约翰·塔洛克教授在《电视受众研究》中提出:“纪录片作为一种符号结构构成文化生产和消费的方式,纪录片文本所表现的具体冲突和间接的个人经历确实为受众提供了符号资源和娱乐源泉”。这就从受众接受的角度肯定了纪录片的娱乐功能。本文通过对电视纪录片娱乐化的受众接黄雄刘瑁受过程的分析和思考,试图在受众知性、情性的娱乐选择和电视纪录片的品味兴趣引导之间建立一种良性互动的理解通道。赢得欣然注意——受众对电视纪录片娱乐化的表层接受注意是受众接受大众传播的重要心理条件,传受过程中,无论是视听,还是理解、记忆、超越,都需要注意的参与。对于电视纪录片而言,赢得受众的欣然注意是其娱乐化的表层接受,表现为一种潜在的审美期待。受众在观看纪录片的时候总是依赖注意去选择、欣赏、思考是否要进一步接受。施拉姆通过对电视观众的无数次调查证明,人们在看电视的时候,总是选择轻松娱乐的节目。受众往往通过娱乐来使自己潜意识中的缺憾得到宣泄和释放,从而缓解和消除心理上的不平衡。这种需求虽然急切,但一经满足,甚至是部分满足,就会被消除和缓解。由于受众缓释压力、转换心理情绪需求和融洽人际关系需求的存在,决定了受众对娱乐的需求。电视纪录片通过娱乐化的文本表达形式,在节目播出的初期阶段就赢得受众的注意,让受众在惊喜、愉悦的心理状态下保持着一种好奇的感觉,欣然有进一步观看的欲望。试想,如果电视纪录片充满了空洞的说教,既沉闷又无悬念,受众的注意力必然产生疲倦和松弛状态,他们就会换台,从而转移或分解注意力。受众注意力能否持久,主要是看这部电视纪录片有无“刺激驱动捕获”的力量,使受众的注意力得以持久的集中于此。心理学认为,注意力的引发有两种状态,一种是无意注意,另一种是有意注意。受众对电视纪录片的视听很多时候都是由无意注意引起的,要获得受众的无意注意,就要提供引起受众注意的刺激。“传媒所传播的内容和形式作为一种刺激物,都会对受众个体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就是刺激@。。”刺激的强度、新异性、生动性、播出时段、简明性、变化都会引发受众的无意注意,进而吸引受众的有意注意。同时,传播内容切合受众的迫切需要、牵动受众的情感、符合受众的直接兴趣、提供声画俱佳的视听享受是吸引和维持受众注意的万能通则,电视纪录片势必需要借助娱乐化的一些外在表现形式去诱使、引发、保持这种愉快的注意。通常,一些电视纪录片会采用包装如片花、预告等宣传手段,加强对受众的刺激,引起受众对节目的注意状态。一部优秀的纪录片不仅需要好的内容,还要在后期制作上下功夫。电视纪录片栏目《发现之旅》,它的每一集节目都有一个通常的模式,即设置一个谜,然后有人来破解这个谜,而揭示谜底的过程就成了一个讲“故事”的过程:既有故事般的强大悬念,又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既有破案般的人物行动,又有令人感兴趣的谜,加之笼罩在这一切之上的神秘气氛,使得这种科普节目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从而使受众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情不自禁跟随节目去探索未知。电视纪录片娱乐化赢得受众欣然注意,使受众对电视纪录片的选择或然率大大增加,并开始了接受的第一新闻窗zmJ毫∽罨IzoOt‘N8∞年第五斯理论研究步骤——表层的接受。而这种表层的主动接受为受众进一步维持注意力、理解纪录片文本以及建构自己的审美意义打下了基础,赢得了先机。加深愉悦理解——受众对电视纪录片娱乐化的深层接受赢得了受众的欣然注意并非意味着受众接受了电视纪录片的内容,受众接受它,还必须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对电视纪录片进行理解。受众在观赏电视纪录片时,看到的、听到的是文字、语言、音乐和图像,这些都是符号,符号包含什么涵义,编导为什么会如此表达等等,只有通过受众对片子的深层接受——理解,才能获得。而电视纪录片借助娱乐化的表达形式,让受众在理解的过程中心生愉悦,加深其快乐理解之感,就是通过思维悟出或者内化出纪录片传播符号内涵的一种愉悦的理解过程。受众对电视纪录片的理解存在着一个原有的期待视界不断改变的过程,只有当受众的期待视界与片子的传播内容所反映的客观现实等各种组成部分相联系,且受众在此过程中不断改变自己的视界,他们的理解才得以建立和完成。毕竟受众与电视纪录片娱乐化的视听是建立在一种自主、自愿的基础上,既无契约关系,又无被迫要求,娱乐化只是理解的催化剂,让受众在此情境中获得愉快的化学反应,加深对电视纪录片的理解。受众由于心理发展水平、文化程度、人生经历、认识水平的不同,对同一种传播内容,往往会在理解的内涵上表现出不同的层次。通常表现为三个递增层次:表层知事、内层知情、深层知理。电视纪录片的娱乐化加深了受众在理解中不同层次的愉悦、易得感受。1.表层知事表层知事是指受众仅仅理解传播内容的表面意义,表现为受众对电视纪录片传播内容中所记叙的人物、事件、现象有实在的了解,并可以大体复述此片,即达到了知事的层面。电视纪录片中娱乐化的故事叙述以其深入浅出的表达方式,加速了受众对表层知事的理解速度,让受众原先以为要费力才能获知何事的片子内容在其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就理解了,受众内心充满了快乐感和成就感。例如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手绘纪录片《大唐西游记》,就是基于西游记在民间的源远流长和古典名著《西游记》的一个个故事,受众有一定的经验铺垫,故事化的叙述给受众带来了一种介于在神话与历史之中求证式的轻松观看。2.内层知情在受众知以何事之后,对片子的理解可以进入到第二层次——内层知情,即受众不仅知道片子记叙了什么,而且能够体会、理解传者所表现的情感、情绪、情味等。受众观看欣赏电视纪录片,不仅仅是为了了解事实,他还有一种心理需求,希望从中获得情感上的共鸣与满足,这就进入了纪录片文本内层价值的实现——体验情感信息带来的种种愉悦感受。电视纪录片通过音乐渲染、幽默化表达等娱乐化手段,让受众获得情感共鸣的同时也获得轻松愉快的心情。不管是情感共鸣还是情绪愉悦,总的来说就是情态信息的呈现、表达与传播、感受与体验。电视纪录片娱乐化的内容和形式架起了传播者和受众进行情感交流的桥梁。例如电视纪录片《再说长江》、《香港十年》等通过恢弘的气势、精美的镜头表达、深情的画外音叙述,让很多观众体会到变化的沧桑、时代的进步、爱国的热情和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奋斗精神。这种理解与传播者的情感体验是同步的,受众也体会到了一种令人振奋、激动的情怀。诚然,受众对纪录片的知情理解不尽相同。但片子中娱乐化的内容和形式所营造的理解情绪却是一致的,那就是轻松、愉悦、易得。3.深层知理具体到受众对电视纪录片最深层次的理解——知理层面,不仅需要受众理解纪录片所传播的内容本身,而且能将传播内容置于时代、社会、形势的背景中来分析,从现象到本质,从个别中看到一般,从偶然中看到必然。受众通过思考,挖掘蕴藏在片子中的潜在道理,达到深层知理的理解。电视纪录片娱乐化通过其故事化的表达、丰富的细节,不知不觉地传递着这些道理,受众可从片子文本的事态信息、情态信息中,品味出暗含的观点和思想,体悟出看不见的意图和道理,这便是晓之以理。电视纪录片娱乐化深谙传播技巧,在不知不觉中传达着某种观点、态度,让受众在不经意中就沉浸在细细的回味之中。较之以前说教味道甚浓的纪录片表达而言,这种娱乐化的内容和形式更在意的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意蕴营造,让受众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乐于接受传者的良苦用心,少了几分抵触情绪。电视纪录片娱乐化的文本表达通过声画俱佳的表现,能够作到事态信息、情态信息、意态信息多层次的展现告知,强化达到告之以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传播效果,受众也在理解接受的过程中得到知事者得事趣,知情者得情趣,知理者得理趣的愉悦感受。知事、知情、知理的接受在受众理解的层次中往往是三者相互交融,因人而异,各有不同。受众因此也完成了电视纪录片娱乐化的深层接受的一环,实现了自己的理解,产生自我解读的快乐。驱动快乐超越——受众对电视纪录片娱乐化的意义建构“受众从来就不是被动绝对的,而是具有一定的主动性和选择能力,他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解读媒介文本,并建构意义”⑤。一部成功的电视纪录片,不仅要看它在屏幕上展现了什盔第五期新闻窗Zm罨∞罨芝口。罨Noo∞
文章来源:《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网址: http://www.zgzyzhly.cn/qikandaodu/2021/0128/852.html
上一篇:现当代艺术思潮对设计素描教学的借鉴意义
下一篇:三峡截流纪念园废弃工件雕塑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投稿 |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编辑部|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版面费 |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论文发表 |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