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北控水务(0371.HK):污水资源化政策有望出台

来源: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7-2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虽然近日暴雨成灾,但事实上,我国当前缺水情况日趋严重,水资源分布极不均匀,尤其华北地区短缺现象较为严重。同时,由于污水肆意排放,水污染治理仍然任重道远。 因此,污水

虽然近日暴雨成灾,但事实上,我国当前缺水情况日趋严重,水资源分布极不均匀,尤其华北地区短缺现象较为严重。同时,由于污水肆意排放,水污染治理仍然任重道远。

因此,污水资源化作为解决双重难题的方案之一,其重要性在日益凸显。

今年5月,环资司组织便召开了污水资源化利用工作推进会,研究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指导意见和相关实施方案起草工作,推动构建污水资源化利用“1+N”政策框架体系。

在水资源短缺和经济增长的因素下,可以期待的是,污水资源化的新政策将于不久后出台,并为水处理行业打开新成长空间。

其中,北控水务(0371.HK)有着全面的专业水处理技术,能组合不同的工艺提供最佳的污水资源化方案,加上大量在手水厂,随着政策落地推行,无疑能为北控水务带来盘活存量资产、提升资产价值的成效。

一、污水资源化:实现经济、环境效益共赢

污水资源化,主要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等方法,对工业、农业和生活废水进行处理,是水资源保护和利用的一项重要措施。

根据城乡建设统计年鉴数据,2018年我国城镇(城市+县城)共有再生水生产能力 4,068 万立方米/日,再生水利用量达 94.02 亿立方米,利用率达 15.98%。

而按照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联合印发的《国家节水行动方案》,2020年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要达到20%以上,目前水平与此还有一段差距。

随着国家再次明确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相信再生水利用率的目标会进一步提升。

另外,按照省份来看的话,上海、江西、广西、西藏等地甚至还未启动再生水利用。

因此,可预期国家将加紧推动再生水利用的发展,一方面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另一方面减少污水排放,从而实现经济永续发展。

同时,考虑到今年是“水十条”和“十三五”的终考年,以及国家正大力推动传统基建及新基建的发展,而水务领域作为传统基建的一个重要成员,毫无疑问将持续获得政府在财政和货币政策上的大力支持。

二、污水资源化:北控水务的持续探索和实践

目前,国内再生水可分为五大类回用途径,分别为城市杂用、景观环境、工业用水、地下水回灌和农田灌溉,对应着不同的水质标准。

其中,农田灌溉已大规模应用,且常规指标要求较低,因此占比最高;

城市杂用/景观环境/工业用水等三类占比其次,由于涉及工艺不高,主要对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进行一般过滤和消毒等即可实现;

最后,地下水回灌因指标要求较为严苛,且对技术要求较高,因此占比最低。

不过,由于北控水务拥有全面的工艺技术,无论是水质需求较低的工业冷却水、园林绿化用水,还是更高的地表水、回补地下水甚至瓶装饮用水,公司技术都可以实现。

事实上,在利好政策的不断推动下,越来越多公司涉足污水资源化利用领域,而北控水务更是早已提前进行布局。

比如,于2016年,北控水务战略入股金科环境,便是布局污水资源化的重要一步。

据了解,金科环境为膜技术水深度处理和污废水资源化领域的领先企业,依托自主研发的膜通用平台装备技术、膜系统应用技术、膜系统运营技术三大核心技术,为用户提供水处理技术解决方案、运营服务以及资源化产品。

另外,金科环境刚刚登录科创板,这也侧面印证公司为一间符合国家战略以及受市场度高认可的科技创新企业。

膜技术是污水资源化的重要技术之一,而随着相关技术的日趋成熟和成本的逐年下降,近年来美国、英国、日本等许多国家都相继采用此工艺取代传统的水处理工艺。

据天风证券测算,假设2025年再生水利用率目标为35%,未来5年膜工艺总投资空间能超过1,000亿元。

除此之外,北控水务一直以来也在大力研发污水资源化利用技术,并持续探索水资源高效开发和循环利用的实践。

比如,北控水务于2016年建设的稻香湖再生水厂,便是其中一个典型案例。

稻香湖再生水厂是中国北方地区首个投入营运的全地下式污水处理厂。

水厂采用了北控水务专有的改良膜生物反应器工艺技术,将传统的生物处理与先进的膜分离技术相结合,使水厂出水水质能够满足全球最高水质要求。

文章来源:《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网址: http://www.zgzyzhly.cn/zonghexinwen/2020/0723/415.html

上一篇:百色市铝土矿资源保护立法进入调研阶段
下一篇:追寻绿水青山 我国废旧轮胎回收利用技术取得重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投稿 |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编辑部|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版面费 |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论文发表 |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