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2020年资源循环利用 产业产值达到3万亿元

来源: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7-2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摘要 【2020年资源循环利用 产业产值达到3万亿元】5月4日,国家发改委和科技部等14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循环发展引领行动》。(21世纪经济报道) 5月4日,国家发改委和科技部等14个部门

摘要
【2020年资源循环利用 产业产值达到3万亿元】5月4日,国家发改委和科技部等14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循环发展引领行动》。(21世纪经济报道)

5月4日,国家发改委和科技部等14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循环发展引领行动》(以下简称《引领行动》).

《引领行动》提出了“十三五”循环经济发展的目标,到2020年,主要资源产出率比2015年提高15%,主要废弃物循环利用率达到54.6%左右。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3%,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达到3万亿元。75%的国家级园区和50%的省级园区开展循环化改造。

对此,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副会长赵凯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释,在上述多项目标中,主要资源产出率和园区循环化改造目标相对更为重要,预计这两个目标实现起来难度不大。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E20联合研究院院长助理肖琼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释,《引领行动》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的环境治理从以无害化为核心的末端治理为主,升级到以资源化、生态化为核心的生态循环为主,将催化循环经济产业的快速成长。这对创业公司而言蕴藏着很多新机会。

国家重点支持100家园区循环化改造

《引领行动》提出,国家将制定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行动》。

对此,赵凯介绍,园区的循环化改造,对中国这样一个工业园区经济特别发达的国家至关重要,这也是中国循环经济的区别于国外循环经济的特色。

国家要求各地要制定本地区园区循环化改造推进方案,明确改造任务、实施路径和保障措施。

其中,长江经济带的化工、轻工等涉水类园区,京津冀地区的冶金、建材和石化等涉气类园区和工业集聚区,珠三角地区的石化、轻工、建材等园区要全部实施循环化改造,园区外企业逐步“退城入园”。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江苏省已经发布的《江苏省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实施方案》提出,从今年开始,江苏省一律不批新的化工园区,原则上一律不批化工园区外的化工企业。到2020年,全省化工企业入园率达50%以上。

为此,国家鼓励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率先开展循环化改造。发布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指南和评价体系,将评价结果纳入园区考核体系。利用现有资金渠道,对园区循环化改造予以支持。

在具体路径上,国家提出了分类施治的政策。对新设园区和拟升级园区要制定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规划或者在总体规划中设置循环经济篇章,按产业链、价值链“两链”集聚项目、招商选资、优化布局。

同时,对存量园区实施循环化改造,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企业、产业间的循环链接,提高产业关联度和循环化程度,增强能源资源等物质流管理和环境管理的精细化程度。

根据《引领计划》的要求,到2020年,国家重点支持100家园区进行循环化改造,推动75%的国家级园区和50%的省级园区开展循环化改造。

清华大学环境总裁同学会会长王世汶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释,“在开发区遍地开花的大背景下,中西部地区的开发区招商引资的压力很大,为了吸引大企业和大项目,可能会在环保准入上放松条件,而东部的成熟园区循环化改造方面困难较大,需要很高的投入。”

肖琼分析,园区的循环化改造将为环保企业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一些能够为园区提供整体环保解决方案的企业将在市场竞争中获得先机。

创新分享经济商业模式

值得关注的是,《引领计划》还特别强调要发展分享经济。

国家提出,要创新消费理念,大力发展分享经济,把分享经济作为优化供给结构、引导绿色消费的新领域,延长产品生命周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具体而言,探索闲置房屋、闲置车辆、闲置物品的分享使用方式和分时租赁的新型商业业态。发展分享办公、分享存储、分享信息,提高闲置资产的利用效率。

在分享经济中,车辆分享最为火热。赵凯举例,时下最火的共享单车完全符合分享经济理念,契合循环经济理念,是绿色、低碳、循环、共享理念在交通出行方面的实践,同时也是循环经济领域的一个典范,让有限的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循环利用,既降低了成本又节约了资源。

赵凯指出,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将大力支持并协助共享单车企业从生态设计、绿色制造到废旧单车的再制造和再生利用,以及推动废旧自行车循环再生利用等各方面做好合作。

文章来源:《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网址: http://www.zgzyzhly.cn/zonghexinwen/2020/0726/426.html

上一篇:广东省自然资源工程技术人才职称评价标准条件
下一篇:河海大学VS西南交通大学,综合实力谁更强?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投稿 |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编辑部|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版面费 |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论文发表 |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