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报 2020年08月03日 星期一
核心阅读
随着新能源接入电网的比例越来越高、负荷中心电网峰谷差逐渐加大,需求侧资源尤其是灵活需求侧资源的开发利用,将为保障电力系统运行平衡、促进新能源消纳提供强大助力。
" '十四五'将是我国需求侧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的首个五年。"国家电投中电国际政策研究室主任王冬容日前在煤电系列沙龙"开发需求侧资源促进电力低碳转型"的议题中表示。他认为,综合考虑供给侧、电力系统建设等因素,需求侧资源开发利用的各方面条件正处于最佳时期。
电力实时平衡的特性,决定了需求侧在电力系统中的重要地位。与会专家表示,随着新能源接入电网的比例越来越高、负荷中心电网峰谷差逐渐加大,需求侧资源尤其是灵活需求侧资源的开发利用,将为保障电力系统运行平衡、促进新能源消纳提供强大助力。
从"响应"转向"资源"
" 过去谈到需求侧,指的就是用户的用能,包括电力消费等,而现在叫做'需求侧资源',已将分布式供能等纳入其中。近年来,由于新能源大量接入,需求侧资源中又增加了对灵活性的需求。"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董军介绍。
董军认为,从"需求侧响应"到"需求侧灵活性资源",需求侧的概念在内涵、外延上都有了较大变化。"2017年六部委发布的《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修订版)》,把需求侧管理的内涵从单纯的能效、负荷管理,扩展至储能、电能替代等关键技术的发展,并明确电力需求侧管理是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的关键手段。"
" 而在外延上,电力用户的角色发生了转变,由被动变成了主动。不仅如此,除用户自身外,售电公司等新的主体也会代理用户,帮助他们参与需求侧响应。"董军介绍,"此外,随着新的服务模式和新业态出现,'需求侧管理'逐渐变成'需求侧服务',需求侧资源的作用也逐渐由单纯的节能、消峰填谷扩展到帮助电力系统平衡、消纳可再生能源,能源品类也由单一的电力拓展至其他能源形式。"
从管理到服务,从行政指令到市场资源,需求侧资源经历的转变与电力系统的转型密切相关。
王冬容指出,我国的电力系统,正在从大机组、超高压、互联大电网这种第二代电网,向数字化、智能化、双向互动的第三代电网转型。"新型电网系统需要能够适应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消纳、具备比较强大的抗风险和自愈合能力、能够适应新型数字化信息化等技术的深度融合,实际上就需要需求侧资源的深度开发。电网转型、需求侧资源开发两者将形成良好的双向正反馈作用。"
" 新基建"催生新机遇
有专家指出,无论从规划制定还是实际落地,需求侧资源从前并未得到足够重视,为何到了"十四五"其开发就变得如此关键?
董军认为,"新基建"催生的一系列新业态,将对需求侧资源的开发利用产生促进作用,为其发展创造机遇。"其中有一些业态,例如充电设施,本身就是需求侧资源的一部分,还有一些智能用电等,会对需求侧资源开发起到重要推动。"
" 多年来,业内一直呼吁给需求侧资源和供应侧资源同等甚至优先待遇。"王冬容强调,需求侧资源开发与供给侧资源之间相辅相成,存在统筹优化。一方面,可以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和新能源消纳能力,改善煤电运行环境,有益于供给侧运行优化;另一方面,储能、分布式能源等需求侧资源本身的发展空间也由此拓展,投资收益得到优化。
王冬容指出,近年来国家能源局发布的煤电规划建设风险预警,红色省份从23个降到3个,绿色省份从2个升到23个。"现在有观点认为,要对煤电重新'开闸',实际上这还是传统的想从供给侧角度解决未来电力需求增长的问题。'十三五'前四年,煤炭消费增长水平得到显著控制,有必要保持这种良好态势,充分挖掘需求侧资源。比如通过发展虚拟电厂,来满足大部分电力负荷的增量,以此替代单一的煤电调控手段。"
江苏模式值得推广
机遇与挑战总是并存,需求侧资源开发同样面临多方面的障碍。
" 近年来国家出台诸多的相关政策,电力市场化改革也进行了很多尝试,许多文件都提出需求侧资源、储能服务商等要参与电力市场,但目前真正参与其中的还比较少。"董军直言,"除了市场机制外,配套技术的落地也需要大量投入。目前需求侧资源主要靠配电网发挥作用,而过去很多年我国在输电网的投入上大于配电网,而且配电网技术也存在现实挑战。"
文章来源:《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网址: http://www.zgzyzhly.cn/zonghexinwen/2020/0805/477.html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投稿 |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编辑部|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版面费 |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论文发表 |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