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探索创意农业“中国方案”

来源: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8-2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既包括城市现代化,也包括农业、农村现代化。当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高速发展,对经济发展的

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既包括城市现代化,也包括农业、农村现代化。当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高速发展,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日益显现。为了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以及生态绿色发展的需要,有必要探索发展创意农业。

具有六大特性

创意农业是文化创意产业与农业融合的产物。它以农业为基础,以创意为核心,以文化创意、科技创新为动力,以知识产权为保障,以生产、生活、生态为经营理念,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有效融入文化、艺术、科技等元素,生产富含创意的农副产品。

创意农业具有以下六个方面的典型特征:

一是融合性,集思想、技术、文化、学科于一体;

二是文化性,有故事、能联想、受启发,由此带来新商机、新市场、新消费时尚;

三是感观性,具有视觉性强、体验性强的特质;

四是延伸性,是产品延伸、功能延伸、市场延伸的统一体;

五是增值性,创意导致差异化,差异化带来高附加值,农产品随之成为智能化、特色化、个性化、艺术化、景观化的新型农产品;

六是生态友好性,对农村文化、生态、景观等资源再生利用,以此为基础的农业具有绿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特性。

发展创意农业是解决“三农”问题、推动新农村建设、建设美丽乡村、拉动内需的重要举措。面向未来,创意农业在新技术的应用、新生态的创造、新主体的培育、新农民的培养、新空间的创建、新设施的健全、新文化的建设方面,与乡村振兴要求的“新农业”不谋而合。在此背景下,进行创意农业的“中国方案”探索、研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第一,促进农业生产流通。

例如,李子柒的短视频创作在网络上形成一定影响力后,其相关品牌农产品陆续在各大电商平台开卖。消费者从李子柒的短视频中获得文化共鸣,农产品则在消费者手中实现经济价值的转化。

第二,助力农村生态宜人。

例如,浙江湖州荻港村对古村落进行整体景观布局,将村域分为服务区、游览区、居民风貌区、保留住宅区、旅游加工区等,并对居住区进行整治,不仅改善了居民的居住环境,又保护和发扬了当地历史悠久、独具特色的渔猎文化。

第三,推动农民个体发展。

创意农业发展的实质是,农村由自然资源推动发展的形态转向以技术、人才资源为基础的服务型发展形态。创意农业因其高附加值和政策支持,吸引了不同职业群体的涌入,农村文化创意阶层初步形成。这种依靠智慧、技能等创造性思维或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运用,利用农业特色资源、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并将其转化为具有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从业者群体,正在发挥重要的带头示范作用。

“以小见大”与“无中生有”

新形势下,发展创意农业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握“以小见大”的智慧理念,掌握“无中生有”的创新理念。

“以小见大”强调的是从部分见整体、反映整体、适应整体。在创意农业的发展视域中,农村、农业、农民的开发潜力巨大,要加快吸收、利用城市多余资金、劳动力等要素,推动工商资本、科技和人才进村下乡,进一步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无中生有”的主要途径是创意、创新、创造。要坚持立足农业传统,突破农业发展束缚,依托产业发展现实,推动创新农业发展。要注重将未开发、待开发的文化资源转变为文化资产,将原本没有产生经济效益的部分转化为农业发展的新增长点,将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引入农业发展、农民生活、农村生态,实现经济创收、环境更美。

同时,要挖掘新商机、新市场、消费新时尚,提供美丽乡村新风景、新环境。其中,示范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积极向“商、养、学、闲、情、奇”旅游业延伸,使城市居民的精神需求与农民的物质需求共同得到满足。

具体来看,发展创意农业的路径有以下几条:

一是形态创新。

我国台湾地区一直都很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在学习日本、美国先进生产管理经验的同时,不断将中华传统文化加以创造性转化,并运用于休闲农业等领域,从而打造出独具特色的主题农场、民俗以及与文创产业相融合的农产品。

比如,在米袋子的包装上,用原住民纺织的特色花布或古朴的牛皮纸作为材料,再配上传统书法等,显得十分古朴自然。这种文化再生,迎合了精致消费、文化消费、象征消费的趋势,深受消费者喜爱。

文章来源:《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网址: http://www.zgzyzhly.cn/zonghexinwen/2020/0825/549.html

上一篇:走进“中国最美矿山”
下一篇:关于呼伦贝尔市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调查报告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投稿 |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编辑部|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版面费 |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论文发表 |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