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漫评:“中国农民丰收节”,共绘乡村“强富美高”

来源: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9-2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文/朱育才 图/孙洋 自2018年起,我国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为农民设立的节日。 “遇节思吾子,吟诗对夕曛。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时分”

□文/朱育才 图/孙洋

自2018年起,我国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为农民设立的节日。

“遇节思吾子,吟诗对夕曛。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时分”。秋分时节,到处是丰收景象和农民忙碌的身影,各地正紧张有序地展开2020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筹备工作。两年来,各地倡导“务实、开放、共享、简约、热烈”的主基调,坚持政府抓引导、农民“唱主角”,广泛开展地域特色鲜明、群众喜闻乐见的系列活动,既强化了节日的仪式感、又让勤俭节约“成风化人”,营造了以“农民”“丰收”为两大主题的“中国农民丰收节”欢庆氛围。

2020年“中国农民丰收节”,蕴含了特殊的意义。不仅因为今年是“双春年”“闰四月”,且秋分时间提前而至、为124年以来之最;更是因为今年一场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突如其来,加之极端洪涝灾害肆虐而来,其损害巨大、影响深远。在此特殊年景和背景之下,办好2020年“中国农民丰收节” ,对于亿万农民激发“齐心奔小康、迈向现代化”的雄心壮志,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彰显农耕文化鲜明标识。以节为媒,让“中国农民丰收节”赋予传统农耕文化的丰富内涵,从而让人们“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其重要性、迫切性不言而喻。包括秋分在内的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第五发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秋分这天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旨在让人们享受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的感染和熏陶,唤起对故乡“秋色秋景”“秋收秋种”乃至“那山那水”“那人那事”的回忆和眷恋。这方面,2020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江苏主会场的永联村,以振兴乡村的宽广视野,创设“江南农耕文化园”,设置农耕历史区、江南作坊区、农耕谚语区等9大功能区。其经验可学可鉴。

展现“三农”新发展和新成就。携手农业科学院所联合举办以小麦、水稻、水果精品新品为主的现代农业、科技强农成果展,以吸引当地众多农民共享丰收的快乐、劳动的幸福。同时,通过现代农机具展览和作业展示、农产品直播带货以及美丽乡村建设参观等形式,更好展现农业、农村、农民生活现代化的质量和水平。

凸显乡村“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核心要义。以“中国农民丰收节”为平台载体,以“山水林田湖草”资源综合利用为抓手,探索以优质产业、特色产业促“强村富民”之路。打造绿色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特色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构建融“乡村旅游、生态体验、土特产生产展示、亲子科普教育文化传承” 等为一体的集市街区,提升美丽宜居乡村的标识度和美誉度。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农民丰收节”一定会常办常新,办成一个广大农民激情参与、活力迸发的节日,办成一个久久为功、不断呈现乡村“强富美高”新画卷的节日。

声明:所有来源为“苏州日报”、“姑苏晚报”、“城市商报”和“苏州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文章来源:《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网址: http://www.zgzyzhly.cn/zonghexinwen/2020/0923/638.html

上一篇:车险综合改革实惠多
下一篇:中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不高 专家建议完善专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投稿 |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编辑部|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版面费 |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论文发表 |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