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桂林市副市长兰燕:打造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

来源: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0-1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来源: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r\t\t\t\t\t\t\t\t\t \r\t\t\t\t\t\t\t\t\t\t \r\t\t\t\t\t\t\t\t\t \r\t\t\t\t\t\t\t\t\t\t \r\t\t\t\t\t\t\t\t\t \r\t\t\t\t\t\t\t\t “到2030年,桂林将建设成为国内同类城市和世界同类地区可

来源: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r\t\t\t\t\t\t\t\t\t
\r\t\t\t\t\t\t\t\t\t\t\"\"\r\t\t\t\t\t\t\t\t\t\"\"\r\t\t\t\t\t\t\t\t\t\t

\r\t\t\t\t\t\t\t\t\t
\r\t\t\t\t\t\t\t\t

“到2030年,桂林将建设成为国内同类城市和世界同类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典型样板,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范例。”

2018年2月和2019年5月,国务院分别批准太原市、桂林市、深圳市以及郴州市、临沧市、承德市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自今年6月下旬以来,在科技部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的要求下,创新示范区及时总结建设成效,凝练可持续发展经验和模式。桂林作为第一批示范区之一,备受关注。

两年多来,桂林全市上下紧扣“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主题,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作为破解可持续发展难题的“金钥匙”,桂林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探索已取得初步成效。近期,桂林市正在针对示范区建设开展前期工作成果评估和中期方案编制,示范区建设即将进入新阶段。那么,示范区建设给桂林带来了哪些改变?已经探索了哪些“桂林模式”?未来示范区建设有哪些新计划和新部署?近日,本刊记者专访了桂林市副市长兰燕。

\r\t\t\t\t\t\t\t\t\t
\r\t\t\t\t\t\t\t\t\t\t\"\"\r\t\t\t\t\t\t\t\t\t\"\"\r\t\t\t\t\t\t\t\t\t\t

\r\t\t\t\t\t\t\t\t\t
\r\t\t\t\t\t\t\t\t

坚持创新引领,“生态蓝图”正在成为现实

Q:经过两年多的建设,您现在如何看待示范区建设对于桂林的改变和影响?

A:桂林以建设示范区为抓手,坚持创新引领、绿色发展,着力破解生态环境保护任务重、生态产业发展水平不够高等难题,对桂林的生产生态生活产生了一系列积极的改变和影响,水更清、山更绿、城更美、人民更幸福的“生态蓝图”正在一笔一笔成为眼前实景,“桂林山水甲天下”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首先,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宜居。这些年,桂林市环境面貌的改变也是有目共睹的。一方面,推进以漓江为核心的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累计投入160多亿元,黑臭水体基本消除,水更清。另一方面,喀斯特地区生态脆弱状况逐步改善。近两年,持续实施自然遗产地喀斯特生态修复工程,修复面积达11万平方米。

其次,产业发展更加绿色协调。通过积极探索景观、环境、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构建高端绿色现代产业体系,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包括:着力发展现代工业,电子信息、医药及生物制品、先进装备制造、生态食品四大主导产业产值占全市半壁江山,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5家;升级发展生态农业,成功创建恭城月柿、全州禾花鱼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永福福寿田园等17个田园综合体加快建设;创新发展生态旅游,2019年全市接待游客1.38亿人次,旅游总消费达1874亿元,桂林旅游世界品牌、国内标杆、区内龙头地位不断提升。

再次,创新驱动更加坚实有力。通过实施科技重大专项,不断探索发展新模式和重大技术解决方案,突破了新能源电池、国家一类新药、下一代信息技术和产品等一批产业重大技术难题。新增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21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08家,广西瞪羚企业20家。

聚焦可持续发展,形成示范区建设合力

Q: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全新的发展理念,需要转变思维,结合实际开展探索与创新。桂林市政府领导班子在示范区建设中是如何理解并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探索具有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A:桂林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保护,示范区获批建设以来,桂林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创新驱动发展为动力,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作为探索实践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行动宗旨,大力破解发展与保护的矛盾。

文章来源:《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网址: http://www.zgzyzhly.cn/zonghexinwen/2020/1012/688.html

上一篇:2020年度中国阻燃剂行业榜单
下一篇:包钢股份稳步推进收购白云鄂博矿资源综合利用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投稿 |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编辑部|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版面费 |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论文发表 |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