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今天,自然资源报头版头条聚焦苏州“双百行动

来源: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0-1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来源:苏州市国土资源局) 10月14日,中国自然资源报头版头条刊文《苏州划定100万亩工业和生产性研发用地保障线,计划5年实现100平方公里工业用地更新——“双百”行动破解用地

(来源:苏州市国土资源局)

10月14日,中国自然资源报头版头条刊文《苏州划定100万亩工业和生产性研发用地保障线,计划5年实现100平方公里工业用地更新——“双百”行动破解用地困局》。

全文如下

提起江苏省苏州市,人们或许会想到“小桥流水人家”的优美恬静。其实,苏州还有另外一个标签——工业大市。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今年上半年苏州以1.55万亿元的工业产值超越上海,成为中国乃至全球第一大工业城市。

然而,由于土地后备资源匮乏,苏州一直面临严峻的土地供需矛盾,工业发展受到制约。但如今,苏州产业用地这盘棋开始“活”了。“只要项目好,空间管够。”在今年的苏州开放再出发大会上,该市如是承诺。这份底气从何而来?近日,记者前往苏州一探究竟。

困局:粗放用地加剧供需矛盾

2019中国先进制造业城市发展指数显示,苏州在全国地级市中位列第一。这已是苏州第二次获此荣誉。而产业持续升级的亮眼成绩背后,是苏州正在经历的成长阵痛。

随着苏州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前期缺乏规划的无序发展使“饼”越摊越大,土地的开发强度逼近“资源底线”,许多问题暴露出来。

“现阶段,苏州面临部分产业结构层次低、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不够、小散乱企业布局不合理等问题。”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黄戟告诉记者,苏州产出效益较高的工业用地约占总量的20%,创造了80%的税收。也就是说,另外80%的工业用地,贡献的税收只有20%。

相较深圳、上海,苏州的工业总产值虽然与之相当,但由于低效产业用地大量存在,土地利用效率和产出效益还有一定差距,“二八效应”就是证明。“苏州工业用地综合容积率不高,土地开发已趋上限,我们不可能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增量用地。”黄戟坦言。

以轻纺、钢铁、冶金等为主的乡镇企业虽然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为苏州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如今分布散乱、粗放发展,对环境、交通等各方面产生了很大影响。此外,工业用地出现了资本化苗头,有些人持有工业用地却寄希望于未来土地性质改变或政府回购,以获取更高收益。这种投机行为挤占了工业用地空间。

土地资源有限、落后产业难淘汰,“旧疾”缠身的苏州陷入用地困局。

破局:提容增效推动高质量发展

“苏州不能再走低效浪费的外延式发展道路了。”江苏省自然资源厅所有者权益处处长吴飞表示,作为制造业大市,苏州应按照工业和生产性研发用地占建设用地总面积比例不少于25%的原则,保障工业的发展空间。

思路清则方向明。江苏厅权益处与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三优三保”政策基础上,谋划开展苏州产业用地2.0计划,即“双百”行动。

什么是“双百”行动?就是划定100万亩工业和生产性研发用地保障线,并将其纳入2035年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全面保障产业用地数量。再过15年左右,按照分类处置原则,逐步退出保障线外工业用地,空间腾挪至保障线内,优化产业用地布局。第一个5年实现100平方公里产业用地更新,保障68.8平方公里产业用地渐次落地,同时提高土地利用强度和产出效益,提升产业用地质量。

为何是100万亩?据介绍,近20年来,苏州的工业用地供应大致有3个节点,且总体呈下降趋势:2000年~2005年约每年10万亩,2010年后年均5万亩左右,近年来维持在每年2万亩上下。近几年工业用地供给和退出量基本持平,每年“退多少”就“供多少”,产业用地面积整体维持在121万亩。

“这次我们是痛下决心,在总量上做减法,提容增效,坚决走高质量内延式发展道路。”苏州局所有者权益处处长俞振武表示。

如何提容增效?简单来说,就是提高容积率,增加单位面积的产能,改变“二八效应”局面。“苏州已进入工业化后期,产业梯度上升,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都在增加,如果产业的附加值不高,成本难以消化,就会被淘汰。”俞振武告诉记者,提高容积率是推动产业更新的“内动力”。

具体做法是,政府不搞一刀切,只做政策引导,各板块结合产业需求因地制宜进行规划,明确容积率的上下限,提升产业承载能力。

以相城区黄桥街道为例。作为典型的工业老镇,原先的工业模式和开发能力已近极限。黄桥街道目前行政区域建设用地总面积是11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用地约4平方公里,多为村级工业地块且零散分布,平均容积率在0.7左右。按照新的产业用地规划,黄桥街道将规划2.4平方公里集中产业用地(工业区),工业用地容积率将从0.7提高到2.5。

文章来源:《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网址: http://www.zgzyzhly.cn/zonghexinwen/2020/1016/706.html

上一篇:徐永模:固废资源化利用,需要突破的观念
下一篇:何文波强调:要从资源战略角度重视废钢资源回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投稿 |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编辑部|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版面费 |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论文发表 |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