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鄂博矿为铁、铌、稀土伴生矿,是上天赐给我们的独特宝库。包钢股份享有白云鄂博矿的开发权(包括探矿权、开采权、尾矿权、复耕)以及尾矿库和西矿的100%所有权。包钢股份()坐拥已经查明资源储量铁14亿吨(已开采量40%)、稀土氧化物资源储量4350万吨,工业储量3600万吨(已经开采提取10%),远景稀土资源储量1.35亿吨;氧化铌资源储量660万吨;氧化钪资源储量14万吨;萤石资源储量1.3亿吨;钾矿3.4亿吨;钍(二氧化钍)储量22.1412万吨,其中尾矿库钍资源储量7万吨,远景白云鄂博钍资源储量可达105万吨(可供中国能源使用1万年);以及钛、硫、磷、锆等26种可综合开发利用矿种。
白云鄂博矿的 深部 普查 探矿也已经启动。
*白云鄂博铁矿深部资源普查是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以有偿协议方式出让给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9月9日,白云鄂博稀土资源研究与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战略合作 签约仪式在香格里拉酒店举行。吴福元院士表示,稀土研究院与白云鄂博稀土资源研究与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际稀土研究方面的顶尖机构。从国家战略需求和科技进步等方面,双方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有利于全面推进白云鄂博深部矿产资源勘探和综合利用等方面尽快取得成功。
稀土、萤石、铌、钪等资源深加工,高附加值 延伸产业链,资源价值呈数十倍增值,变包钢股份拥有的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NPR稀土新材料,强度1050MPa、延伸率60%、变形可以达到25%-37%、无磁、抗磁场磁化、耐腐性、耐磨性、拉拔性。适用于核潜艇、航母、航空发动机、核反应堆,以及在过江隧道、地铁隧道、人防工程等软岩大变形隧道上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也可以在抗震建筑、桥梁、道路等特殊领域,以及在高速公路护栏、汽车防撞梁、特殊构件等场景得到良好应用。
NPR稀土新材料规模化生产基地,年产能1650万吨,产品单价元/吨(是现在公司产品均价的5.6倍),年产值3300亿元,产品净利润率不低于30%,年净利润990亿元。
*萤石氟化工 ,2020年萤石选别技术攻关取得突破,能够稳定生产品位达到95%的酸级萤石精矿(回收公关成本1450元/吨,酸级(95%)萤石市场价格约为 2700元-2800元/吨,国内氢氟酸9700元/吨)。相关公告显示,从7月1日起,萤石生产开始纳入生产计划。目前,包钢股份具备年产萤石10万吨的生产能力,2020年计划生产85%-95%(不包括95%)萤石精矿3万吨,上半年已生产1.4万吨,下半年按每月6000吨预测,全年将生产85%-95%(不包括95%)萤石精矿5万吨。半导体用电子级高纯氢氟酸市场化应用门槛极高,是生产芯片的主要原料(国内氢氟酸现货价已从2019年11月初的8250元/吨上涨至2月21日的9700元/吨,);氟化氢主要用来切割半导体基板,其纯度对半导体产品的品质影响极大,技术门槛极高;氟橡胶(30-40万元/吨)等高附加值产品是萤石氟化工发展的方向。
*年产6500吨铌钛合金超导材料,铌钛合金在高达261.7GPa的压力下仍保持具有零电阻的超导电性,是所有超导体中目前已知的最耐压的超导体。 这个压力是已有报导的超导电性存在的最高压力。铌钛合金超导体在数千种已知的超导体中以其优异的综合性能得到广泛的应用,是目前 医用核磁共振 和大科学装置超导磁体中的关键材料。
*年产99.9%氧化钪30吨的工业生产--宝贵资源,用途:主要用作高性能卤素灯,航空航天材料,氧化锆的稳定剂,氮化硅致密助剂,铁电陶瓷,电子及电磁学材料,能源和放射化学,催化剂、金属钪在高科技合金材料、燃料电池行业、核能行业、电子工业、核技术、超导技术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氧化钪 产品价格 500元/克;50万元/1000克;5亿元/吨。年产值 150亿元/30吨/年。
*钍核燃料,白云鄂博主东矿查明 钍储量22.1412万吨(二氧化钍)对应5535.3亿吨混煤的能量,依据2019年10月22日 秦皇岛5000混煤价格497元/吨计算,其钍资源储量价值达275.万亿元。其中包钢股份尾矿库中钍储量7万吨的价值达87万亿元。尾矿库里的钍提取成本2万元/吨。远景白云鄂博钍资源储量可达105万吨,按70%回收率提取为73.5万吨(二氧化钍),资源价值可达913.5万亿元,摊薄到每股为元/股。
*锆矿,氧化锆陶瓷,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用稀土代替了传统添加物氧化铅、氧化镉等有害物质,将稀土抗菌技术融入传统陶瓷产品,细化晶粒、改变晶界分布,使安全无毒的轻
文章来源:《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网址: http://www.zgzyzhly.cn/zonghexinwen/2020/1103/747.html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投稿 |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编辑部|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版面费 |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论文发表 |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