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立足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

来源: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11-1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作者:铜仁日报融媒体记者 赵娴 近年来,我市抢抓发展机遇,按照“突出点、连好线、扩大面、全覆盖”的总体思路,规划布局了“环梵净山食用菌产业圈、西部食用菌产业带、东部

作者:铜仁日报融媒体记者 赵娴

近年来,我市抢抓发展机遇,按照“突出点、连好线、扩大面、全覆盖”的总体思路,规划布局了“环梵净山食用菌产业圈、西部食用菌产业带、东部食用菌产业带”,通过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形成了以“龙头带动、单品突破、双核驱动、十县齐飞”食用菌产业发展新格局。

着力培育经营主体

强化企业品牌建设

我市立足优势资源禀赋,坚持“走出去、请进来”,重点引进一批引领性强、带动性大、成长性好、产业链完整的食用菌精深加工龙头企业来铜发展。认真筛选全国食用菌行业优强企业,把国内食用菌产业行业排名靠前的优强企业纳入招商引资库。依托龙头企业在菌种、技术、设备、市场、品牌上的优势地位,聚拢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联合建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重点培育一批优强食用菌产业化联合体。

食用菌产业成功引进了梵天菌业、裕国菌业、同发菌业、贵福菌业等一批食用菌优强企业落户铜仁,也培育了像森梵公司、荪灵公司、市扶投公司等一批成长性强的本土企业。充分利用梵天菌业发展黑木耳优势、裕国菌业发展香菇的优势、同发菌业发展双孢菇优势、贵福菌业发展工厂化鹿茸菇的优势、荪灵公司发展竹荪的优势等,形成了“五大龙头、五大单品”铜仁食用菌产业发展新模式,这些企业的引进和培育为我市食用菌产业发展注入强大的动能。

2020年,铜仁市食用菌累计种植规模达7.57亿棒、产值30亿元以上,种植规模同比增长69%,产量同比增长50%以上,有各类食用菌各类经营主体共285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6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0家,规模以上企业8家,初步形成了省级食用菌公用品牌“黔菌”+市级区域品牌“梵净山珍”+企业自主品牌“梵净仙姑、自然朵、梵净蘑菇、蘑菇家”三级品牌构架。

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合作社星罗棋布,家庭农场雨后春笋,逐步形成了铜仁食用菌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截至10月底,全市食用菌种植规模达8.99亿棒、产值37.9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1.31%、75.61%;平均单产同比增长20%。

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提升产业多重效益

我市按照产业集群建设目标,重点引进和培育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食用菌精深加工企业,创建初加工和精深加工示范基地,大力开发食用菌饮品、休闲食品等,将食用菌作为大健康产业、食品原料来布局,依托梵净山独特资源禀赋,大力推进食用菌主题农业观光园建设、开发食用菌主题旅游商品、主题餐饮等,多管齐下将食用菌产业效益贯穿到旅游、观光、餐饮、文化、休闲、学习、生活等各领域。如:碧江区引进国家级“双龙头”企业湖北裕国菇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9亿元合力打造梵净仙菇都市农业产业园项目,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通过创新菌渣多级利用模式,循环利用菌渣,提高菌渣综合利用率,不断推动食用菌循环可持续发展,实现了食用菌产业绿色发展、绿色生产、绿色消费。2020年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和贵州省农业农村厅明确全省10家公司为“贵州省食用菌废菌棒综合利用基地”,其中铜仁市占有两家,分别是玉屏自治县贵福公司、印江自治县同发公司。截至2021年7月,全市已收购废弃菌棒8万余吨用于有机肥的再利用,废弃菌棒的综合利用率已达到95%以上。

同时,在推动龙头企业与合作社、菇农建立紧密的利益机制下,形成紧密相连的“产、加、销”产业联合体、发展共同体、利益共享体,确保菇农稳定获得利益,共同分享食用菌产业发展红利。以食用菌产业项目建设为抓手,因地制宜在全市创新推广碧江区“”利益模式、万山区敖寨乡中华山村“622”利益模式、江口县“631”利益模式等。目前全市食用菌产业带动就业人数达3万多人,其中大部分能够在食用菌产业链发展中稳定就业,能够持续得到稳定劳动收益。

大力发展林下种植

持续扩大规模总量

林下经济是我市“十四五”时期经济发展的又一个新的增长点,作为农林结合发展的一种新模式,在促进农民增收、拓宽就业渠道、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具有积极推动作用。我市高度重视菌材林建设和林下食用菌发展,按照省、市食用菌领导小组工作安排和部署,把菌材林基地建设与木本蜜源基地、林业特色产业基地有机结合起来,依托铜仁得天独厚的森林优势积极探索林下食用菌发展。

文章来源:《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网址: http://www.zgzyzhly.cn/zonghexinwen/2021/1116/1161.html

上一篇:众昂矿业:萤石资源产业运行态势及发展前景解
下一篇:三峡能源,包钢股份,方大炭素,格林美,谁是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投稿 |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编辑部|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版面费 |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论文发表 |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