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记者 李赫 通讯员 粤水轩 吴怡蓉(李赫)
江库联网调度等施工难度尤为突出
云开地块沿线地质复杂多变,输水隧洞需穿越富水断裂破碎带、蚀变风化深槽区、中高地应力和岩爆地层等复杂不良地质段。为适应上述不良地质条件,TBM设备选型难度大,需研发具备智能感知、防卡、脱困和支护等多功能TBM装备和同步衬砌施工设备,同时建立适应软岩大变形、断层破碎带等富水断裂破碎地层复杂地质环境下TBM隧道快速支护及施工技术体系。
在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开工建设之前,广东历史上投资额最大、输水线路最长、受水区域最广的水资源配置工程是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该工程采用深埋盾构的方式,在纵深40米至60米的地下建造,旨在尽可能节约粤港澳大湾区地面及浅层地下空间资源,这在中国乃至世界水利史上均属罕见。
“TBM是指岩石隧道全断面掘进机,是一种集掘进、出渣、导向、支护等功能于一体的隧道施工机械,依靠自身的强大推力,使用刀盘上的滚刀将岩石破碎,独头掘进最长距离可达25公里左右,被称为工程机械的‘掘进机之王'。”中铁装备副总经理王杜娟告诉笔者,该工程近500公里的输水隧洞将使用盾构机和TBM以及部分钻爆法施工共同完成。工程将投入12台TBM集群施工,其中6台直径达9米以上,最大刀盘直径达9.4米,在整个国内水利建设史上都十分罕见。“目前我们已做好充足准备,工程使用的TBM设备制造及智能掘进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以BIM技术为基础,打造了基于BIM技术的工程数据中心,全面支撑建设管理、智能监管、安全监测、征地移民等综合管理。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则将在此基础上,拟结合数字孪生技术开展智能业务应用及孪生引擎等研究,为实现智慧化运营和精细化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云开山隧洞是本工程单洞最长隧洞,而贵子支洞恰巧位于F4大断裂以及岩溶带前段,贵子支洞前面一段采用TBM法施工,后面一段采用钻爆法施工,施工难度极大。”工程项目设计总工程师刘元勋介绍,“贵子支洞做好后,便于把后面一段突出地质问题处理好,能更好地承前启后,施工会更加顺利,整个工程的工期更有保障。”
与输水线路总长约113.1公里、平均地下埋深40—60米的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相比,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输水线路总长近500公里,其中输水干线将穿越拥有粤西第一高峰的云开山脉,该段隧洞总长约64.5公里,最大埋深约910米,是迄今为止广东埋深最大的输水隧洞,其施工难度可想而知。
“作为广东最大、国内居前、行业瞩目的国家重大水利工程,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的建设将面临至少六大行业性乃至世界级的困难与挑战。”
新近开工的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备受各界关注。作为工程特聘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湘生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该工程与过去的水利工程相比,体现了我省近年来水利建设从防洪、发电或供水等相对单一目标的开发方式,逐渐向水资源综合高效利用转变。水利工程建设的系统性要求更高,牵涉面更广泛,要求兼顾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景观、水文化等多方面的协调,因此技术更复杂、要求更高、难度更大。
与此同时,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建成后,从西江引入的新增供水每年可帮助粤西地区退减地下水超采区开采量5.66亿立方米,退还被挤占的生态环境用水1.85亿立方米,逐步恢复该地区地下水动态平衡,缓解因地下水超采导致的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方面的生态与环境问题,大幅度改善天然河道的水生态环境。
在水利专家们看来,该工程供水体系庞大、隧洞地质条件复杂等情况均为全国罕见。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的建设,不仅将系统解决粤西地区干旱缺水的问题,同时将通过科研创新攻克全新困难与挑战,大力推动我省水利事业实现更大突破。
原标题: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多项指标居世界前列 粤水利建设从单一开发方式向水资源综合高效利用转变
在不久的将来,粤西地区将通过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实现西江和本地水资源的互联互通,为构建“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国家水网主骨架标杆工程提供借鉴。随着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的建设,西江、东江也将实现互联互通,可大大缓解东江水资源过度开发的困境,深圳、香港、东莞将从完全依赖东江单一水源调整为东江、西江双水源,供水保障水平大幅提升;粤东诸市则将通过粤东水资源优化配置工程实现韩江与本地水资源的互联互通,大幅提升区域供水保障水平,系统性解决我省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难题。
文章来源:《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网址: http://www.zgzyzhly.cn/zonghexinwen/2022/0903/1302.html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投稿 |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编辑部|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版面费 |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论文发表 |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